原创内容

富士康造车背后的焦虑与纠结:代工和造车,究竟哪条路更合适

炣燃科技10月20日讯(郭超)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愈发激烈,除了造车新势力与互联网大厂,苹果、华为、小米等一众手机厂商同样是不约而同的纷纷宣布加入造车大军之中。

“为苹果代工”被人熟知的富士康,在10月18日鸿海科技日这天,郭台铭将一辆电动汽车开到了现场。

郭台铭感慨道:“今天就我个人而言,(这款车)是我71岁以来收到的最好生日礼物。”

然而,富士康并非曝光了这一款车,在鸿海科技日上除了郭台铭驾驶的Model E之外还有发布了 Model C SUV、轿车和Model T 电动巴士三款车型。

富士康在活动上表示,Model C将于2023年上市,售价将低于1000万新台币(约合23万元人民币),并将提供7座车型。

乍听这名字,不禁让人联想到特斯拉。没错,新车采用了和特斯拉如出一辙的命名方式。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调侃称,“这是山寨特斯拉,有着蹭其热度的嫌疑”。

2020年10月份,富士康在“鸿海科技日”上正式推出了MIH模块化纯电动平台,也是富士康与裕隆汽车合资公司的主要成果,并喊出了压抑许久的官方宣言:“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iPhone,我们希望成为电动汽车的Android”。

新品牌Foxtron由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和纳智捷母公司裕隆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FOXTRON)”联合打造。这几款新车则都将由鸿华先进(FOXTRON)”打造推出。

会议介绍上看,这三款新车都属于富士康的“亲儿子”,而不是此前很多人猜测的“代工贴牌”。

早在2020年年底,富士康就透露将要进军电动汽车市场消息,当时,也是一片质疑。但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却认为:“苹果汽车不过是四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车?”

不同于某些造车新势力,声势浩大却依然停留在PPT上,造车低调而迅疾的富士康,三款新车的到来几乎悄无声息,并且根据发布会现场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乘坐Model E出场来看,新车离正式推出已经为期不远。

富士康的焦虑与近忧

作为苹果的“御用”代工厂,富士康在行业内奠定了巨无霸的地位,可代工的微薄利润也成了富士康的切肤之痛,以及苹果公司的多元供应链策略使得富士康感受到危机。

从财报数据上,苹果公司旗下产品的总毛利率长年维持在40%上下,富士康的毛利率仅为5%左右,仅为苹果的约1/8。

在富士康实施“南向策略”,在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建厂的同时,曾经的“小弟”比亚迪和立讯精密正在日渐崛起,成为代工领域的另一股势力。

去年年初时,在Air Pods Pro的制造竞标上,富士康十分希望赢得这笔合同,并承诺愿意为此改装设备。但最终的结果却未能如常所愿,苹果公司最终还是将这份合同交给了富士康的竞争对手。

富士康是当今世界代工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根据富士康一贯的角色定位来说,一切都可代工,一切皆有可能。

今年1月份,富士康和吉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它们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以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以及定制顾问服务。

刚刚过去的9月底,富士康斥资2.8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兹敦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洛兹敦汽车的汽车厂。

在去年的鸿海科技日,刘扬伟曾表示,希望在2025至2027年间占据电动车市场10%的市场份额。今年,富士康有了更为切实的赚钱目标: 预计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营收占其制造业营收的5%,营收目标为300亿美元,其中40%的零配件由鸿海集团自己制造。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称“苹果+现代”的造车组合已经宣告失败,日产也拒绝了苹果抛出的橄榄枝,苹果正在寻求新的代工厂商。倘若消息属实的话,或许将是富士康联合苹果重演智能手机神话的新契机。

富士康的纠结

当然,富士康并不想一味的做代工,富士康自己的造车梦不可谓不庞大。

实际上,富士康在汽车领域早有布局。2005年,富士康就以3.7亿元收购台湾安泰电业100%股权,开始汽车锂电池动力系统的技术和制造研发,进军汽车相关领域。2013年,富士康成为宝马、特斯拉、奔驰等车企的供应商。2016年,富士康更是投资滴滴,正式进入网约车行业。2017年,富士康投资宁德时代。

富士康在2021年前后的凶猛动作四处出击,加大了在汽车制造领域的投入。不仅拉拢到在汽车业摸爬滚打40年的郑显聪,而后富士康又与吉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随后,鸿海科技集团(Foxconn,富士康)宣布旗下子公司富智康(FIH Mobile)与Stellantis签署合资公司协议,成立合资公司Mobile Drive,专注于智能座舱的开发。此外,富士康还和美国初创汽车公司Fisker、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等有着合作。

从一系列代工布局,并且亲自试水造车来看,富士康似乎也很纠结:代工和造车,究竟哪条路更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