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鞠建东:中国新能源产品远没有达到去产能的阶段

5月24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绿色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鞠建东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碳强度产业出口份额的结构变化,指出我国的电动汽车、光伏发电产品和风电产品远没有达到出口份额的峰值,因此这些产品还处于行业扩张阶段,还没有达到去产能的阶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鞠建东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从2002年到2021年,中国出口产品的碳强度从每千元0.32吨下降到0.16吨,降幅接近一半。

鞠建东表示,碳强度与出口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联系。首先,按照碳强度定义的行业,其出口份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次,碳强度较低的行业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较迟。因此,产业发展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碳密度水平的产品各有其发展规律和达峰时间。这就意味着,在产业的扩张阶段不应出现过剩产能,而在产业下降阶段则可能出现——这对我们理解过剩产能非常重要。

随着今年以来全球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开始出现,产业政策也开始被广泛使用。5月14日,美国白宫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100%,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升至25%。

“关于绿色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我们分析了中国的主要绿色产品,如电动汽车、光伏发电产品和风电产品,发现这些产品的产业份额峰值远未达到。因此,目前这些产品还没有达到去产能的阶段。”鞠建东表示,“总的来说,从中国行业来看,全球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仍大于供给,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现在对绿色产品进行去产能与市场反映的产业结构变化是不一致的。”(记者白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