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买这三种大屏电视的消费者都后悔了:开机广告时间排名前三

来源:时代周报

如今的人们,能接触到千里之外的各种信息,近则这个城市的天气,远则大洋彼岸的飓风,更远则大气层外的空间站。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似乎越来越大,我们手里的手机、平板屏幕也越来越大,电视的屏幕自然也一样,大就是好!

那么,大屏电视真的看着更爽吗?消费者使用有什么痛点?什么才是好电视的基准?

2021年10月,《消费者报道》基于电商平台(京东自营、苏宁自营和天猫旗舰店)上的近8万条消费者评价数据,对市面上热销的62款65英寸大屏电视进行了口碑分析,涵盖小米、长虹、创维、华为、荣耀、飞利浦、海信、海尔、康佳、TCL、风行、东芝、索尼、三星、松下等15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得出消费者的使用痛点和关注点。

消费者痛点:广告、卡顿、损坏成“重灾区”

经过对约8万条评论数据的词义分析,我们可得出目前消费者使用65英寸大屏电视的痛点和关注点。

结果显示,消费者在电视评论中提及最多的痛点词语有以下几个:广告、卡顿、损坏、碎屏、延迟等。其中广告、卡顿、损坏这3个词语被提及最多,分别被提及1158次、1129次、902次。

“开机广告”是最让消费者不堪其扰的,投诉1000多次!主要集中在3方面:体验差,时间长,无法关闭。

第一点,广告体验差,体现在影响观看体验。消费者在评论中纷纷表示:“广告多,烦人”“全是广告”“多了广告,就很不舒服”等。

第二点,广告时间长,“开机广告”通常长达20秒甚至半分钟,某些视频网站播放视频前也有一两分钟的广告,消费者体验更是雪上加霜。消费者表示“广告时间很长,自带的软件广告太多而且时间长,这一点忍不住吐槽”等。

第三点,某些广告无法关闭,消费者需要强制观看,或者最后五秒或半分钟才能关闭,甚至关闭按键都是不明显的、虚假的,有消费者急躁反映:“长达20多秒,最后5秒才可以关闭,但只剩下5秒我还为啥还要多此一举按关闭广告?”。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厂商回应,可以让维修师傅上门帮助取消广告,而有些厂商则表示“开机广告”是系统预装,无法取消。

由此可见,“开机广告”是消费者的第一大痛点,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是大屏电视的“毒瘤”。

除了广告,8万条数据中,有1129名消费者对大屏的卡顿也较不满意,纷纷在评论中吐槽“有时候会卡顿”“有一点点卡”“看个电视剧还卡半天”“有点卡顿”等。

除了广告、卡顿和损坏,消费者使用大屏电视的痛点还有:画质模糊、有延迟、底色暗、有黑边、边框粗、兼容性差等,不再一一枚举和赘述。

消费者最关注:画面清晰、尺寸、质量;3年质保是关键

根据80437条消费者评价数据,消费者的评价可分为8大维度:外观、系统、售后、性能、内容、画质、音质、语音。

结果显示,消费者不太满意的维度为:画质、音质、语音。8万条数据中,均有超过1000条关于这3个维度的差评。

消费者对“语音”评价最低,好评仅67%。语音即智能语音系统,消费者希望智能电视有更强的娱乐和互联属性,电视可以和家庭其他设备互联,成为智能家居的中心。

除了痛点,消费者对大屏电视的关注点还集中在以下方面:画面清晰度、大屏尺寸、电视质量、色彩等。

8万条数据中,有1.3万名消费者对屏幕清晰度较关注,有5245名消费者提及“色彩”。

消费者对画质关注度可见一斑,屏幕的好坏直接影响观影效果,有不少消费者在评论中暴躁表示:“画质一般”“视听效果一言难尽,差的要*,听着都难受,画质感人”“有些视频比较模糊”等。

数据显示,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质量,9964名志愿者比较关注“质量”。痛点分析中,902名消费者反映遇到电视“损坏”情况,102名消费者反映遇到“碎屏”情况。

电视作为成本不低的电子物品,比较“易脆”,一旦损坏,会有各种糟心问题,评论数据有部分消费者反映“碎屏”“损坏”“坏点”,而且屏幕成本过高,是整机成本的大头,一旦需要更换,得不偿失。

因此,消费者对质保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电视的售后政策为: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部件保修三年。一些领先厂商目前推出了条款更优、时间更长的质保服务,例如荣耀新推出的智能电视提供首销3年整机质保,这也代表了行业的品质追求。

敢于承诺3年质保服务,也侧面说明厂家对品质有信心和对消费者的负责,因此建议消费者在同等条件下选购质保时间更长的电视产品,质保年限越长越好。

何时能消灭“开机广告”?

随着智能电视的普及,“开机广告”也随之而来,似乎也成为了电视的标配。8万条电商数据显示,一大部分消费者都被恼人的“开机广告”困扰着。

2019年,共有近1万人参与微博投票“开机广告时长多久你能忍受”的统计中,,82.1%的用户选择“绝不能忍,1秒都不行”;13.7%的人表示“10秒以内可以”;4.3%的人表示“开机广告挺好”。

统计各个电视品牌的广告情况,如下:

结果显示,19个电视品牌中,仅LG、松下、荣耀、索尼、三星等5品牌无“开机广告”,仅占可统计品牌的26.3%。

可以理解厂商开发“开机广告”是为了压缩成本,甚至部分厂商打出“电视不赚钱”“交个朋友”的类似口号,但在消费者痛点调研中,开关机广告已经成为主要痛点,极度影响正常观看体验。根据《广告法》第44条之规定,“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广告页面自动弹出,应该标有显著标识确保一键关闭”。可以说,电视的“开机广告”无法关闭是一种无视消费者所有权、选择权的强买强卖行为。

厂商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后,通过广告,持续从售出的电视身上获取利润,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若电视行业只瞄准“价格”,忽视“体验”,突破消费者底线,最终会伤害消费者对电视行业的认知,反而不利于行业发展。

因此,本刊呼吁厂商彻底取消“开关机广告”或者压缩广告时间,为消费者带来了更纯粹、更沉浸的视听盛宴体验。

行业基准:标注色域大有“玄机“,2+16GB内存是基本要求

分析了消费者的痛点和关注点,我们不禁提出一个疑问:什么样的电视才是消费者满意的大屏好电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除了广告,画质(清晰度、色域)、音质、系统等都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8万条消费者数据中,62款销量较大的电视,我们将其分为3个价位,分布如下:入门价位3000元左右,31款,占50%;中端价位5000元左右,15款,占24%;高端价位7000元及以上,16款,占26%。

以占比最高的3000元价位为例,我们统计了11款市面上较热销的3000价位电视的卖点及参数,如下:

结果显示,11款电视画质、音质、性能表现参差不齐,为了统一比较,发掘和树立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的“体验基准线”,本刊从画质、音质、性能、体验层面提出4个基准:

基准一:画质层面,色域应使用NTSC或DCI-P3进行标注。仅有4款产品使用这2种标注,占36.3%。色域上,BT.709依然是主流产品的习惯标注,例如长虹、康佳、TCL、海信等品牌的产品。BT.709(sRGB)色域,在色域范围上比DCI-P3较窄,所以参数显得很高。例如都是标注了100%色域,参数数字看起来相近,但色域标准体验天差地别。而且色域参数表述过于专业,消费者无法分辨。甚至部分厂商避而不谈,宣传中未提及色域。建议并推荐厂商使用NTSC 或DCI-P3进行标注。画质层面除了色域,还有清晰度。这11款电视的清晰度则基本一致,都是4K,即3840×2160分辨率。

基准二:音质层面,16W功率及以上是基本要求,有独立音腔更佳。11款中有6款的功率都在16W或以上,占54.55%。音响不能只看功率标注,还要看是否是独立音腔,独立音腔能扩充音腔体积,明显提升低音效果,带来更好的声场表现,上面的荣耀、飞利浦、创维等就具有独立音腔。

基准三:性能层面,内存应2GB+16GB起步。使用2GB运行内存+16GB存储内存的电视仅占45.45%。部分传统厂商还在使用1GB+8GB来压缩了成本,而擅长做手机的厂商,如华为、荣耀、小米,则较注重内存。因为如果内存、运存不足,可能影响加载速度,导致卡顿。

基准四:体验层面,无开关机广告应成为行业标配。市面上知名的国内外电视TOP品牌中,仅有26.3%无“开机广告”,对消费者权益漠视可见一斑,值得行业从业者关注和反思。

在此,本刊呼吁行业或厂商多聆听消费者的痛点呼声,参考以上标准,以消费者体验为第一考量,不断提升大屏电视的画质、音质、性能等,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在开关机广告方面,将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电视就是要买大的:尺寸逐年提升,越大越好

经过对约8万条评论数据的分析,消费者对大屏比较关注,其中9964条评论关注到“尺寸”,778条评论明确提及“大屏”。电视更大,临场感、沉浸感更强,所以对于追求视觉效果的消费者,本刊建议消费者选择大尺寸产品。

我们看电视的历史,也是电视逐渐“变大”的历史,这些年,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市面上电视尺寸的变化:32英寸——45英寸——48英寸——55英寸——65英寸——75英寸——100英寸……

电视大尺寸化的消费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50英寸电视是主流,2017年,主流尺寸变成了55英寸,2018年开始,消费趋势则向65英寸转移。

高质量的大屏幕电视的价格目前已经下降了很多,以至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轻松地购买一台大屏电视,例如市面上的65英寸大屏电视,不少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

目前阶段,40~70英寸的大屏电视性价比较高。尺寸再大,则价格太贵,尺寸太小,则看起来不够爽。

值得一提的是,8万条口碑评价数据显示,国产品牌并不比国外品牌逊色,价格上反而更有优势。喜欢国货的消费者也需要好的视听体验,不应当被“开机广告”隔绝在外,所以厂家们除了重视产品的质量、价格之外,也需要听取消费者的呼声,越来越重视产品体验,如果一意孤行、唯利是图,早晚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而淘汰出局。

开关机广告,似乎把电视价格降下来了,实际上带动了一种非常不良的风气。就像目前较受关注的视频网站的超前点播一样,无视消费者权益,妄图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注定会被取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