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没有司马南,联想的前景行业堪忧

来源|腾讯科技

2021年10月末以来,司马南连续发视频炮轰联想,指出其存在研发投入比过低、贱卖国有资本、疑似金融帝国等问题。

针对此事,网络上也热议不断,有人认为司马南的目的是煽动民众的仇富情绪,借机打造个人IP;也有人认为苍蝇不叮无缝蛋,联想确实存在司马南指出的那些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世界级的企业,联想无疑拥有极为专业的法务团队,但是至今都没有站出来公开回应司马南,更有甚者,还被后者爆出“柳传志女秘书召见”企图收买自己。由此,我们再来看联想的争议,似乎又多了几分自恰性。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司马南的全面批判,我们仅从“科技公司”的角度考量联想,也能发现其存在不小的问题。

科技公司联想的原罪

纵观世界级的科技公司,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相同点——大部分企业都会积极推动前沿的技术投入,进而与商业化产品相衔接,打造高壁垒的护城河。

以华为为例,财报显示,2020年其研发投入高达1418亿元,相当于国内企业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三,占总营收的15.9%。也正因此,华为拥有前沿的技术储备。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超10万件,超90%的专利为发明专利。

基于高投入,华为的C端产品有着竞品难以望其项背的技术优势。调研机构Iplytics发布的“5G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初,全球总计有21571项5G标准专利项声明,华为拥有3147项5G标准专利,占比达到了14%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在麒麟处理器以及出色的5G性能等优势的加持下,2020年Q1,华为5G手机中国市场份额达63%,全球5G手机份额达40%,超越三星,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在联想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锐气。

诚然,从市场角度来看,联想确实称得上是“PC一哥”。IDC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统计”显示,联想出货量为1977万台,市场份额为22.8%,位列全球第一。

但是财报显示,联想过去三年的研发投入仅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120.38亿元,分别占当年总营收的2.98%、3.27%和2.92%,连华为的零头都比不上。

也正因此,联想一直被诟病为“组装厂”。因为深挖联想产品的零部件,诸如CPU、屏幕、电池,几乎全部都是开放式供应链的产品。这除了会使自身的产品没有核心技术优势外,更会削弱产品的溢价空间。

财报显示,截止2021年6月30日的最新一个财季,联想净利润率仅为2.8%——并且还是过去十三年来的新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联想与其说是一家科技厂商,更不如说是一家PC界的“富士康”。对此,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曾评价道:“在某种程度上联想已经成为了生产车间+营销公司的模式”。

作为对比,虽然苹果也利用全球产业链的红利为自己服务,但是在最核心的CPU、解锁传感器等方面,苹果却有独家的秘籍。

这种技术的差异化,反映到市场层面,就是可以带来极高的议价权。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上,华为消费业务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曾透露:“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的整体市场份额仅为13%,但苹果拿走的整体利润高达66%。”

在轻投入的背后,如果联想用巨额的营销费用换市场倒也罢了,毕竟这也算是为产品服务。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联想的利润似乎全都进了个人的腰包。这也是司马南抨击联想的一个论点。

财报显示,2020年,联想高管薪资高达11.8亿元,30多个高管的薪资,拿走了联想集团近30%的利润。其中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的薪酬在2021-2022财年为2616.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2亿元。甚至退休多年的柳传志每年依然可以从联想拿到约1亿的薪资。

也无怪乎倪光南曾说,联想最大的贡献,就是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

作为对比,11月25日,在采访中,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透露:“几十年来我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个人财富。我在上市公司的工资是3万元一个月,根据香港的奖励制度,一年多发1个月工资,所以我一年的工资是39万元。”

与此同时,在李书福的掌舵下,近几年吉利屡屡加紧投入,准备押注新的风口。2021年11月初的“智能吉利2025”上,吉利宣布了“龙湾行动”——吉利将持续保持中国汽车品牌研发投入第一,5年内研发将投入1500亿元。

由此,我们再来看作为科技公司的联想在科创板IPO一事突然流产,似乎就不再稀奇了。

源头是“贸工技”路线

其实作为一家创立近40年的企业,联想上述失去的和得到的,其实都能从最初的路线之争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简而言之,联想成立十年后,柳传志与“二把手”的倪光南曾争论联想未来是后“贸工技”还是“技工贸”。选择“贸工技”,则强化渠道、营销,少研发,优点是短平快的占领市场;选择“技工贸”,则意味着大量投入研发,但风险较高。

最终,柳传志选择了“贸工技”。

从市场来看,“贸工技”这种短平快的打法确实给联想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收获。比如,在接连收购IBM、NEC以及富士通后,联想在PC领域就一时风头无量,成为公认的“PC一哥”。

但是这种成功的经验却会带来严重的路径依赖,让联想过于短视,缺乏长线上的创新眼光。

具有讽刺性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者苹果,正是凭借超凡脱俗的创新,打造了iPhone,才一跃超越微软、Google,登顶全球科技企业“头把交椅”。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然可以见到联想短视的“贸工技”路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移动互联网伊始,联想采取捆绑运营商的方式销售手机,并成为四巨头“中华酷联”中的一员。而在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以9000万部出货量,位列中国市场第一后,无疑也让联想“联想”到了自己收购IBM等电脑厂商成为“PC一哥”的历史。

但是联想没有意识到的是,彼时移动互联网还处于腾飞的起点,市场存在极大的变局。

比如,2014年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3年内削减营销成本400亿,运营商补贴热潮开始退却;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的异军突起也标志着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手机开始大行其道。

自此,联想手机开始跟在友商后面亦步亦趋。

2015年6月,联想开始重仓互联网渠道,发布了全面对标小米的ZUK品牌。但是联想不知道,消费者只需要一个小米,并且小米的核心优势除了性价比外,还有MIUI和渠道。盲目模仿的联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IDC数据显示, 2016年Q1,联想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被挤出世界前五。

从手机放大来看,时至今日,联想最大的问题其实依然源自“贸工技”路线:过于重视市场,忽视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构建,最终反而失去了市场。

前路并不好走

诚然,现阶段的联想还可以以“PC一哥”聊以自慰,但是科技行业始终是向前发展的,如果联想继续裹足不前,那么接下来就不仅仅是错失风口那么简单了。

首先,PC市场的红利正在逐步退却。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Q3,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2%,降至1.221亿台。

更重要的是,随着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入局,本属于联想的蛋糕也在不断缩小。此外在国际市场上面对惠普、戴尔、苹果这些科技巨头时,联想自身在核心技术能力上的短板也有可能会进一步放大。

在印度市场,最新一个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联想已经不敌惠普与戴尔,仅位列第三。而且在增长率上,联想的增速是前五品牌中最为缓慢。

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入局笔记本赛道也不是简单地想抢夺联想的蛋糕,而是看到了IoT的红利。Valuate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6年,全球IoT市场规模将达到319亿美元,2019年至2026年,IoT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64.2%。

以小米为例,2021年Q3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首次破4亿,同比增长33.1%,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的用户数800万,同比增长42.8%。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209亿元,同比增长15.5%,创单季度新高。

反观联想由于错失移动互联网,没有手机这个天然的IoT入口,在万物互联领域也是只能喊喊口号,在具体业务上“干打雷,不下雨”。

更重要的是,透过财报来看,相较于辛苦的投入,联想似乎越发沉迷于玩“资本增值”的游戏。

财报显示,2019年,金融业务收入88.15亿元,净利润20.76亿元,占占总利润的57.55%;2020年,金融业务收入77.67亿元,净利润18.74亿元,占总利润的48.49%。

相较于累死累活地组装产品,钱生钱的金融业务赚钱显然更为容易。也正由此,司马南评价道:“联想更像一个金融帝国。”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站在2021年末这个时间节点来看,司马南对联想的质疑,而引发的激烈的公众讨论,更像是舆论对联想长时间不满的一次宣泄。

不知道经历此次风波的联想会涅槃重生,还是继续沉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