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蚂蚁金服蒋国飞:区块链正在回归到其最核心的价值

来源:界面新闻

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国内众多企业在探索区块链技术中做了长期的努力。《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显示,中国在区块链专利的增速远超美国,领先全球。

全球知名智能信息服务机构科睿唯安公布信息,截至2019年4月30日,阿里巴巴以290件区块链专利方案数量稳居全球第一。结合权威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过去两年发布的“全球区块链专利企业排行榜”,阿里巴巴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据了解,阿里巴巴的区块链专利基本来自支付宝的蚂蚁区块链团队,区块链已经成为蚂蚁金服的另一项核心竞争力。区块链技术虽然兴起于国外,但在其发展初期,中国企业就占据了部分知识产权的高地,这将让中国的区块链技术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一定影响力。

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其区块链技术已落地达40余个场景,重塑信任机制,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办事效率。

蚂蚁金服副总裁、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分享了他对区块链技术的思考与探索。他表示,区块链不等于ICO,区块链的技术魅力在于建立信任,而ICO乱像却在摧毁信任。区块链在未来将能释放巨大的力量。

把区块链等同于ICO是最大的谬误

“蚂蚁金服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全球第一,但没有一件和ICO有关。”蒋国飞一开始就将两者切割开来,他认为,ICO确实是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来实现发币的激励机制,但去中心的融资实际上去掉的是对融资主体的责任约束,缺乏约束的融资带来的不是技术创新,而是放大了人性中的贪婪。“讽刺的是,区块链的技术魅力在于建立信任,而ICO乱像却在摧毁信任。”

比如要提的是,ICO和数字货币也是两码事。数字货币是具有有法定发币机构背书的,具有权威性、具有最高价值信任的发币,是与法定纸币有同等价值和使用效力的。从这几点看,ICO都不具备,所以ICO也不能称之为数字货币。

蒋国飞认为,区块链将是比AI影响更为广泛的技术。因为区块链可以说是解决信任和高效协同最理想的技术方案,这是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石。“但区块链不是妖也不是神,它的‘不能’和‘能’同样明显。“

技术上的“不能“,包括分布式账本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多链平台间的互通问题,在百级到千级节点广域网部署中的性能问题等等。更大的挑战则在技术之外,即让多方达成共识在现实中各种遇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应用场景最终都妥协成为只有一家参与方的私有链。

“但这些问题一旦突破,会释放出巨大的力量。”蒋国飞说,蚂蚁金服两年多前组建区块链团队,就是相信这个未来,并为这个未来做技术储备。

区块链已经从概念慢慢开始走向商业应用。

首先,在金融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中,一些区块链应用会从概念性证明阶段(PoC)落地到实际商用系统。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会思考已有商业模式,拥抱尝试区块链技术。

其次,共识机制和网络决策等核心技术发展会持续改善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和规模。在比特币和以太坊后,会出现第三代区块链技术架构。

第三,零知识证明等方面的进展会改进区块链系统上的安全和隐私模型, 进一步解决互信和隐私的矛盾。

最后,在多个平台共存的情况下,跨平台多链互联,实现跨链价值转移和数据交换会成为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点。

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任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简单:逛商店时,对所有商品,从一只几万块钱的包包,到几块钱一斤的包菜,都能轻松知道它们的产地、物流、是不是正品或新鲜的;刚毕业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者在租房子时,都不再有“中介介绍的房源是不是真实的”困惑;机构间拿着票据或者一式N份的合同要交换的时候,不再需要盯着那个红图章琢磨这是不是萝卜章。

建立新的信任机制

区块链的价值不是发币、发财。泡沫散尽后的区块链,正在回归到它最核心的价值:信任。每一个流程复杂漫长的地方,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

币圈神话破灭的背后,问题出在价值锚定上。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认为,Token本身作为权益的记载,就像积分成为激励机制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加密货币,它值多少钱,为什么值钱,仍然没有办法解决。

在区块链之前,需要解决流转数据一致性的传统行业,比如物流、票据、供应链金融等,都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体系,但在数据流转中的造假问题一直无法很好解决。而区块链全程可追溯、不可篡改,或者说篡改成本极高的特点,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表示,“每一个流程复杂漫长的地方,都是信任缺失的地方,我们正在逐个消灭这样的地方。”

因为区块链目前还有很多待解决和突破的技术短板,比如分布式账本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多链平台间的互通问题,在百级到千级节点广域网部署中的性能问题等等。

更大的挑战则在在技术之外,即让多方达成共识。如果是在一个经济实体之内,理论上讲已经有信用关系,就不需要区块链技术了,但很多事情往往涉及到很多方、很多机构、很多不同的部门,相互之间有信任的问题。

所以在商业的讨论、业务的讨论的时候怎么让这么多的人加入进来,这就是所谓的联盟链的建立。要解决一个信任的问题,那首先说要这些参与者参与进来。现实中很多的应用场景延迟或者减慢都是因为这个阻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应用场景最终都妥协成为只有一家参与方的私有链。

支付宝从15年前首创担保交易,到现在举全公司之力投入到区块链,都是在试图降低社会信任成本。

应用场景多样

区块链现在已经许多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已经至少将40多个场景的每个环节完全透明化、全程可追溯,且不可篡改,让造假成本高到“造不起假”的程度,从而大大降低了社会信任成本。

以小微企业融资这个场景来说,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构成,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每户小型企业能带动7到8人就业,一户个体工商户带动2.9人就业。特别是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大量涌现,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转换提供了新的动能。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600万家小微企业中,只有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利率大多在13-15%,小微企业总的融资缺口达22万亿。当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求助社会资金,成本往往高达年化36%。

那些具备贷款资格的小微企业,都需要提交抵押资产,较好的利润表现,有偿债能力证明等,然后等上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待银行放款。

区块链如何做到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时间成本从3个月变成1秒?

区块链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交易的透明度,交易状态也变得更实时和可靠,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区块链应收凭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建立起可靠和稳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也就是说,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和不可篡改的技术特征,将整个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传导和可追溯,为大量原本无法融资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

过去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大约仅能为15%的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们(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后,85%的供应商们都能享受融资便利。融资时间成本从过去的三个月变成了1秒。

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公益溯源,这也是蚂蚁区块链应用的第一个场景。它让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所有捐赠数据入链,所有善款来源和用途都能被追溯。眼下很火的相互宝也上了链,救助金去向和使用均有“链”可查。以“一书”公益小程序为例,

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书被捐到了哪所学校,哪天被借走了,哪天被还回来了,在书柜里躺多少天没人理了……这些动态信息都会实时同步给捐赠者。对于公益组织来说,他们可以根据书籍借还数据来不断调整捐赠的书单,以及捐赠的对象和数量。

本质上,区块链是一个基础设施的更新,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事情,它不是一个单点的技术,里面涉及到的场景非常之多,包括大公司、小公司,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未来,区块链将像移动支付那样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需要有信任场景发生的地方,就有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