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

普惠金融创新的背后:让金融机构敢做、愿做

炣燃科技12月20日综合《金融独角兽》报道 信用空白是普惠金融落地的第一道坎。借贷记录空白意味着违约风险不可控,金融机构不敢放款,进而也就无法产生信用记录,导致恶性循环。这一问题在广大农村尤为突出。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兰考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率先实现了变“先建立信用再贷款”为“先贷款再建立信用”。到今年10月底,兰考实现了15万户的基础授信,1.4万农户与银行签订普惠金融贷款合同,金额达6.04亿元。

兰考普惠金融的从0到1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三年授信15万户,意味着平均每天为136户建立信用记录。仅靠人力挨家挨户调查,耗时耗力更费成本。但是,依托于数字化技术,解决了普惠金融落地难题。

截至今年10月,兰考通过农村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录入16.03万农户信息、5708户中小企业信息,超过95%的农户有了电子信用档案。

1


数字普惠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

给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的过程,是普惠金融数字化的一个缩影。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让“人人有授信、户户能贷款”变成可能,也让“一平台四体系”的兰考模式成为样本。

所谓一平台,是指以移动APP为核心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APP化,是金融机构客户看得见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建设银行推出“惠懂你”APP,农业银行有“微捷贷”平台,打通了金融机构服务客户的线上平台,真正实现普惠金融进万家。

再回头看兰考的普惠金融案例,如果金融机构仅仅是让农户用上APP,那只能叫做金融服务的APP时代。数字普惠金融并非“APP化”这么简单,表面上是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实际还要翻越“信用风险”这座大山。

“兰考模式”的四体系即普惠授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简单理解,就是授信前置、线上+线下服务、数字信用和风控。其中,风险防控体系是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的关键。

大数据风控,为识别农户身份提供了帮助。随着精准识别技术的更新迭代,人脸识别和OCR光学字符识别的引入,在确保客户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对风控流程大幅高效简化。

可见,数字技术不仅降低普惠金融成本,还帮助金融机构提高风控能力降低信用风险。政策层面,监管也在鼓励数字金融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据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2


普智惠民敢做更会做

数字技术是普惠金融的推动力,金融机构怎么推,如何分工需要明确。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下沉不只是银行一肩之责。

在“兰考模式”的风险防控体系中,贷后环节创新形成的“四合一”担保体系,缓解了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即“银(银行)、政(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保险公司)、担(担保公司)”四方分担,将贷款不良率划分为四段,随着风险的递增,银行分担的不良贷款递减。

今年9月底,人民银行在《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中提出要求,引导保险公司针对农业企业、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发普惠性强的保险产品。

很明显,非银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中分担风险,对于他们而言风控仍是主旋律。非银金融机构大多通过普及金融风险,作为普惠金融落地的第一步。

比如,保险公司普及保险知识,让公众正确理解保险,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让他们选择需要的保险产品。而说到金融知识普及,不得不提与信贷业务关系最密切的消费金融公司,也通过系列科普,让信贷知识随普惠金融“下沉”。比如捷信发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旨在帮助部分难以通过传统金融体系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正确认识个人征信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征信记录。

另据《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随着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品种开展,覆盖贫困农户所面临的大部分风险类型,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

3


消费金融赋能普惠金融拓展边界

在金融知识下沉的过程里,我们提到了消费金融公司也发挥着推动作用。而实际上,不论是信贷业务,还是风控技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有力补充。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让更多人享受信贷服务。“从中国人口结构来看,可享受银行服务的潜在人群有8亿人,其中仅有1/3的人群可从银行获得金融服务,剩下的2/3,要么不能从银行获得服务,要么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获得服务。”在捷信总经理罗曼·沃迪拉看来,中国还有2/3的人需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服务。

截止目前,中国已经有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业。从线下消费金融市占率第一的捷信身上,能看到“普惠”和“下沉”的决心。截至今年上半年,捷信已覆盖312个城市,贷款服务网点超过26万个。

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消费金融公司不仅能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洞察,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可靠的服务体验,更有利于发挥消费金融的普惠性特征;在降低消费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拓展市场容量、降低风险集中度的同时,为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捷信的聊天机器人帮助处理大量的简单日常工作,并大幅提升客服团队在第一时间处理更加细化、专业的问询和投诉的能力,为客户有的放矢地提供更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接近尾声。而消费金融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仍是一片蓝海,普惠金融的未来仍充满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