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

产能超百万、新国标加持:两轮特斯拉的梦想,却更遥远了……

文|张书乐

近日,小牛电动位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的智慧出行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投产。据介绍,新基地一期用地75亩,包括研发、生产、仓储及物流等功能,年产量预计可达到70万辆;结合老工厂年产38万辆的产能,小牛电动年产量可达到108万辆。

百万台年产量,能给小牛带来什么?

 

 

就此蓝鲸TMT记者齐智颖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小牛电动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有先发优势,但其智能化实现程度是偏低的,并没有比传统两轮电动车企以及九号机器人超等互联网企业超前很多。

此处必须注意到一个背景:2019年4月,新国标正式落地施行,锂电池取代铅酸电池,电摩资质、3C认证成必须,电动(摩托)车无牌照时代终结。

换言之,一直采用锂电池的小牛电动很可能受益。

但在赛道上,小牛电动也很被动。

 

 

2018年10月,公司登陆纳斯达克。中信证券曾发布研报,并称公司为“两轮车行业的小米”。

2018年年报显示,小牛电动2018年的全年净营收额为14.78亿元,同比增长92.1%。净亏损3.49亿元,同比扩大88.96%。

一直以来,小牛电动也以“智能化”“科技化”作为宣传点,比如小牛电动车可以实时定位、防止被盗,还可以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务,包括给手机充电、创立“牛油粉”社区、组织粉丝试驾等。

小牛电动的这些功能,可以说很多都是用处不大的“鸡肋”功能。

比如给手机充电、防盗等,都只是满足了用户的一些个性需求,不是真正所谓的刚需,所以这种增值服务本身对消费体验的影响力不大。

 

 

实际上在北京等城市,小牛电动市场占有率还可以,但对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来说,电动车的概念更多的就是充电方便、续航时间长,小牛电动所谓的智能功能,在三四线城市更加没有存在的土壤。

两轮电动车的智能体验,更多地存在于一种炫耀式的展示上面,高昂的售价让小牛电动难以在三四线城市拓展。

不过,在品牌露出上,小牛倒是可圈可点,最有趣的事件发生在今年夏天。

 

 

彼时,NBA巨星哈登在中国行活动中,因骑小牛电动车违规被上海交警处罚,之后新闻不断发酵,小牛电动也因此曝光度大增。

但这也仅仅只是一次意外露出,并不足以遮掩小牛的被动。

 

 

同时,小牛为了开拓市场,在使用锂电池和相关技术,而导致价格难以下调的状态下,采取最大限度压缩利润空间和亏本拓展市场的手法,都会进一步加剧指标往负向上发展。

追根溯源,还是在于其所依仗的智能“黑科技”与传统电动车之间的差异性,在用户体验上不够明显,更多的只是在设计感上,形成一种外观上的差异性。

这都只是用户的痒点,而非痛点,导致其缺少真正的议价空间。

尤其是更多友商,并不至于被一个锂电池难倒。小牛电动的时间窗口并不充裕。

小牛电动必须开挂,否则难以成功,更不要说是什么中国特斯拉。

 

 

仅靠价格战,小牛无法真正打开市场。在电动车基本体验大体一致,智能科技过于鸡肋的状态下,小牛电动真正的竞争点,依然在于黑科技。

换言之,就是用真正迥异于传统电动车主打的节能环保概念,找到“智能”体验成为电动车的真正刚需,形成开挂。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