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海底捞交班计划近忧:被指转移负面视线 关联方高管减持不断

炣燃科技4月30日讯(李欣)最近海底捞频繁上热搜。

4月27日晚间,海底捞发布一则“领导人才选拔计划”的公告,称在未来10-15年,将强化行之有效的内部晋升机制,为公司高级管理团队的远期退休计划来“提前进行人才储备和锻炼”。

根据内部信,施永宏、苟轶群、杨小丽3人均不能参加领导者接班计划。对于上述3人不能接班的原因,海底捞老板张勇表示,“他们三个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唯一的原因就是太贵了,对未来的董事会来讲,性价比确实不高。”

有观点认为,疫情期间海底捞涨价是重振业绩的最快方式,但引起消费者不满并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此次接班人选拔计划可能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

此前在4月初,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海底捞门店菜品价格上涨。

4月6日海底捞官方回应称,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4月10日海底捞因涨价问题对外发布致歉信,称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此次疫情期间海底捞涨价,可见对其盈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2月中信建投发布研报显示,今年海底捞营收将损失或高达50亿元。“在关店15天、年末门店数量达1000家、客单价不变的情况下,预计2020年营收352.46亿元,与疫情前预计的公司营收402.87亿元相差50.4亿元”。

同时研报还指出,2020年海底捞归母净利润损失约为5.8亿元。这还只是15天的业绩的影响,但实际海底捞门店停业是46天,对其影响那就很难想象了。

海底捞在业绩受到很大波动的同时,其关联方颐海国际的两位高管在密集减持套现。《炣然科技》梳理发现,最近2个月,颐海国际执行董事党春香和孙胜峰套现金额分别约为1259万元、1600万元。据东方财富披露,张勇及舒萍夫妇是颐海国际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占股本35.6%。

招股书披露,颐海国际是海底捞集团及其联属公司火锅调味类产品独家内部供应商,同时海底捞也是该公司第一大客户。

其实一直以来海底捞对颐海国际火锅调味料类产品贡献收入举足轻重。2018年、2019年贡献收入分别为15.9亿元、11.4亿元,占后者营收比例分别为56.6%,58.5%。

不过,根据颐海国际财报,来自于海底捞的毛利率一直远低于第三方并且仅为第三方的一半。该公司2019年业绩公告中显示,在火锅调味料产品中,颐海国际来自第三方的毛利率高达55.6%,而来自于海底捞的毛利率仅有27.5%。

有专业人士表示,在海底捞成本上升,营收承压的困境下,海底捞又向市场承诺不涨价,而为了转嫁成本压力,作为关联方的颐海国际业绩承压。这可能是颐海国际2位高管套现的原因。

除此之外,随着张勇加入新加坡国籍,一直以来其国籍身份还是遭到不少争议。在2018年海底捞宣布上市之后,张勇和妻子舒萍已入新加坡国籍的身份曝光。消息一出,令很多人震惊,很多人一直认为海底捞是本土品牌。

据自媒体铑财研究院2019年9月发布的报道称,据互联网舆情监测分析数据显示,针对张勇移民事件,网友持“海底捞成外企,创始人成外国人,移民了”“创始人新加坡国籍、忘本”“以后不去吃海底捞了”三种观点分别占比为46%、28%、11%。其他占15%。

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跨省直营餐饮企业。由张勇和施永宏两对夫妻共同出资8000元创立。于2018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

部分信息来源于《新京报》《财经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