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公教育百亿债务缠身:曾给北大捐款10亿

来源:智圣财经社

中公教育(15.020,-0.37,-2.40%)债务如何解决,考验这位年轻的富豪。

鲜花、掌声和闪光灯,所带来的激动和兴奋,总是那么短暂。

企业要经营,问题和困难却如影随形,烦躁而冗长。这一点,东北富豪、中公教育实控人李永新,应该深有体会。

今年3月31日,李永新创立的中公教育基金会,向北京大学捐款10亿元人民币。彼时,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内灯火辉煌,高朋满座。北大校长和书记亲自出席,还邀请到一位政协副主席莅临现场。

但此时的北大校外,国内培训和校外教育领域,已是政策压顶,风云密布。

从聚光灯下甫一走出,李永新就要面对行业变化、监管层关注、债务压顶,所带来的麻烦与苦恼。

池鱼之殃

多年来,国内的校外培训机构刻意营造的焦虑氛围,给家长和学龄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校内减负卓有成效,但校外增负却又如泰山般压得家长和孩子喘不过气。

可以说,教育焦灼已经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不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甚至也影响到国家重大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为此,自2021年年初以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执法力度。关闭、取缔、罚款和整改,成为经常性的监管手段。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全面禁止校外培训业务的运营。

当然,中公教育校外培训业务所涉甚少,它的主要业务是考研和公考。殊不知这些资源雄厚、渠道通达的校外培训机构,在政策高压之下,很大一部分会转型职教领域,从而抢占中公教育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城门失火,池鱼遭殃。

另外,考研和公考同样有政策收紧之虞。首先,公考和考研本身是公平公正的体现,但培训机构坐大,使得这种考试一定程度上存在非公平和公正的因素,有钱的孩子常年泡在补习班里,搞所谓的强化训练,甚至能得到考不过就退钱的承诺。

没钱的只能自己摸索苦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况且,强化训练选拔上来的人才,未必是真正实力和水平的体现,不胜任工作的大有人在。

每年的考研和公考培训,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是有目共睹的。这个行业吸附着成百上千家机构,数十万从业人员,上千亿元的收入。

当然,职教培训机构是正常的市场需求,有着存在的必要和基础。现实中,部分培训机构过度宣传、夸大营销,客观上增加了服务群体焦虑感,以及上文提到的资源浪费。

有业内人士认为,校外培训机构整顿以后,下一步监管之剑就要挥向考研、公考和职考领域。为长远计,国家政策和资源将向职业素质和技能教育倾斜,助考产业整体将会规范和整顿,或有政策风险,将是中公教育这家公司挥之不去的影响。

巨额捐款后遗症,监管层或关注

李永新10亿元捐赠,是他心存感恩与奉献精神的体现,也是他对在北大求学期间所受到的教诲、帮助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回报,这是值得肯定的。不管北大清华,有成就的企业家应该向他学习。

但捐款带来的后遗症,也就是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逡巡4个月,仍未散去。

辉煌过去后,是漫长的价值回归。

首先,在中公教育负债金额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率年年攀升的情况下,中公教育对北大的10亿元“非必要”捐款,损失了公司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资料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中公教育负债总额达115亿元,对应160亿元的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高达71.8%。

再观察,115亿元负债中,绝大部分是流动负债,达10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45亿元,而公司货币资金才31亿元。可以说,债务压力扑面而来。

正是因为如此,有业内的人士透露,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或已通知相关金融机构,对中公教育后续可能的贷款融资,要审慎处理。

智圣财经注意到,监管部门的这种关注,属于正常现象。某家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财务异常,或者某个业务暴雷,金融机构都会接到来自于上级的通知,情况不同,融资上可能会采取停止、暂缓、缩减金额等措施。

目前,这个消息尚未得到中公教育方面证实,公司也没有相关内容公告。

不管如何,摆在中公教育面前的这座债务大山,仰之弥高,希望年轻的李老板,从10亿元捐款的亢奋中,尽快清醒过来,找出应对措施,给投资者一个交代。